长影由改革前连续六年亏损到2011年实现税后净利润6500万元,创长影建厂以来历史新高;影片生产由改革前年产3—5部到2011年年产53部,增长了10倍多;总资产由改革前的2.5亿元到2011年末的20亿元,增长了8倍。一些下属企业由过去的“鸡肋”变成了“蛋鸡”,一些职工由过去“闹事”变成了“干事”。长影从困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拼出了一条“活路”、闯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特色“新路”。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长影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启动了改革,历经八年时间,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国电影业中第一家完成改革。
如今,集团及各子公司共有员工800人,在集团本部直接开支的仅有100多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精简了机构和人员,理顺了企业内部关系,调整了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和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企业增添了新的动力,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之路。2009年4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六大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了长影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2008年、2009年,长影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分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长影集团,影视电影《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长影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出现严重不适应,遇到空前危机,到1997年时,已连续六年亏损,奄奄一息,濒临倒闭。一些老同志甚至预测:1998年10月长影将寿终正寝。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电影是长影的品牌、灵魂和核心。2008年7月,长影被中宣部、广电总局确定为中国第一家国家级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财政部、广电总局和省政府配套支持了1亿元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基金,为长影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电影事业的发展,长影注重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及时调整思路和主攻方向,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电影创作全面繁荣,企业影响力显著提升。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成立以来,共创作生产各类影片113部,在影片数量取得丰收的同时,思想主题与艺术水准也实现了新的跨越,一些优秀影片进入院线和国际电影市场受到业内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广泛好评。《信义兄弟》、《云上学堂》两部农村题材影片获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数字影片提名奖,《信义兄弟》获得第28届金鸡奖上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奖。影片《腊月雪》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影片《斗牛》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两项大奖。与此同时,长影积极运作投拍重大题材影片。《辛亥革命》作为长影建厂以来运作的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电影,该片的拍摄被全国政协确定为全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大活动之一,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亲切接见电影主创人员并观看了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该片还作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为广大代表放映的三部影片之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该片还被选为东京电影节特别开幕影片。影片《大太阳》在第七届中美电影节上摘取了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导演奖,成为本届电影节上唯一斩获两项大奖的中国电影。该片还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
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知名电影公司,始于1945年,新中国成立较早的电影制片厂之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