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至2012年,铜资源占有量由不足80万吨增至400多万吨,阴极铜产能由20万吨增至7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由53亿元增至635亿元,资产总额由56亿元增至300亿元,实现了“四个翻番” 2013年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0位、“湖北省百强企业”第5位。这期间,大冶有色用于资源开发、规模提升、结构调整和其它事业发展方面的投资总额达64.68亿元,为1997年至2005年投资总额的5倍。2006年以来,大冶有色相继确立并实施了“五大战略”和“五上目标”,开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大冶有色的年生产能力为:铜矿开采360万吨、选矿450万吨,铁精矿35万吨,钼精矿200吨,位于新疆、西藏等地的外埠矿山多金属大规模生产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阴极铜70万吨,硫酸120万吨;黄金20吨,白银600吨;铜材加工45万吨;物流运输能力不断扩大,火车运量235万吨,汽车运量100万吨,码头转运量60万吨;供水、供电能力分别为7488吨/时和16.7万千瓦;建筑安装和井巷工程年产值达到6亿元。此外还具有较大规模的铂、钯、钼、铼、硒、铅、锌、铋、碲、硫酸镍等稀贵金属和综合利用产品的生产能力。
大冶有色金属,电能,能源,化工矿冶文明
公司下辖24家控股、全资子公司,所属企业遍及国内鄂东南、长三角、珠三角、新疆、西藏、香港等地区和吉尔吉斯、蒙古等国,业务遍及世界各地。经过几代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大冶有色现已形成大规模铜、金、银开采、冶炼、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铁、硫、余热与多种稀贵金属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动力、建筑、物流、机电与城市矿产、科技研发、综合服务等多种产业集群式快速发展,资本运作与战略合作成效显著。
遗址的发现使光辉灿烂的中华青铜文化找到了发祥地,大冶有色亦因而寻觅到绵远醇厚的企业文化渊源。据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小乙时期,华夏先民就在此大规模采矿炼铜,并绵延千年之久。其科学系统的井下掘进、支护、提升、排水、通风技术,高品位选矿技术与高精度冶炼技术,相当于西欧19世纪的水平,让人叹为观止。蜚声中外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于1973年铜绿山矿基建剥离时被发现。
大冶有色金属,电能,能源,化工科技创新
大冶有色先后引进加拿大诺兰达炉和澳大利亚澳斯麦特炉铜冶炼生产工艺,美国动力波高效洗涤烟气制酸技术,国际先进的永久性不锈钢阴极铜电解工艺,创造性地进行更新换代改造,公司技术装备水平整体进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不断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技术经济指标,改善了节能减排。公司先后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湖北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色金属重点试验室等高规格研发平台,具有冶金行业勘察设计单位甲级资质。截至2012年,大冶有色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8件,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5项。
企业管理
从2008年开始,大冶有色全面推行5S精益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坚持贯彻“严、准、细、精”的管理理念,对财务、投资、采购、营销、人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各种形式的劳动用工实行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和全员绩效管理。持续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和“对标国际化、提升执行力”活动,按照“人要规范化、事要流程化、物要组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水平。5S精益管理荣获国家创新成果奖。
大冶有色金属,电能,能源,化工企业改革
大冶有色认真遵照国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领导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债转股、主辅分离、减员分流、社会保障、薪酬福利,以及投资、税费、社保、住房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改革。2008年6月与中国三峡总公司合作,改制组建了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6月改制组建了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12年3月组建中国大冶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功上市。通过一系列改组改制,大冶有色逐步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企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五大历史性转变”。
品牌质量
大冶有色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大江”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大江”牌阴极铜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并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大江”牌标准金锭获上海期货交易所首批黄金期货注册认定;“大江”牌白银在伦敦贵金属交易所注册交易。
大江 有色金属职工队伍
截至2012年底,大冶有色在岗职工14164人,其中管理人员2330人,工程技术人员1020人,生产操作人员10814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01人,本科学历1501人;高级职称人数397人,其中正高职高级职称42人; 技师与高级技师274人,高级工3336人。先后有3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5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有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4人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1人获得“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1人获得“湖北省技术能手”、1人获得“湖北省首席技师”称号。
企业文化
大冶有色将传承古矿冶青铜文化与弘扬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扎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归纳、凝练出“经锤炼而成,为开拓而生”的铜斧精神、“纳百川,通四海”的大江文化、“责任、忠诚、学习、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和“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确立了“一流铜业、国际品牌”的企业愿景。经过深入持久地宣贯,形成了理念 (MI)、行为(BI)和视觉 (VI)三大识别系统。切合实际、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领导关怀
大冶有色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曾先后莅临公司视察。湖北省历任领导陈丕显、张平化、张体学、蒋祝平、贾志杰、郭振乾、罗清泉、李鸿忠、王国生等,国家部委和行业领导吕东、高扬文、费子文、茅林、康义、吴建常等,现任中色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涛和党委书记张克利等曾多次来公司调研和指导工作。
企业荣誉
大冶有色先后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计划生育、普法、民调、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湖北省优秀企业”、“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湖北省优秀企业家”、 “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国企改革30年风云人物”、“湖北省经济风云人物”、“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前景展望
站在新征程起点上的大冶有色,正在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推进“五大战略”,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做大做强“十大板块”,全力实施“三化经营”,奋力打造“五个有色”,争取早日实现“一流铜业、国际品牌”的企业愿景,为振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之滨——湖北省黄石市。公司发端于铜矿开采,成长于粗铜冶炼,壮大于以铜为主的多元经营。所属新冶铜矿为新中国首批有色金属矿业开发项目之一,冶炼厂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8年7月由新冶铜矿、大冶冶炼厂等合并为大冶铜厂(后更名为大冶冶炼厂)。1973年1月组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大型铜业联合企业和最大商品粗铜生产基地。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国铜铅锌集团,2000年7月下放为湖北省直管企业。2011年1月起,为中国有色集团的出资企业。
产业结构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大江,始建于1953年,湖北著名商标,集铜矿/铁矿/硫矿等矿产品的采选/有色金属产品的冶炼/压延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发展战略
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