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八十年代因省外贸进出口公司不经营红茶,加之茉莉花茶冲击,基本停止生产,直至1996年才恢复生产“政和工夫”600多担。解放前夕年产量降至50多吨,解放后逐步恢复发展到数百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因转产烘青绿茶,年仅保产“政和工夫”500担。近年来产量渐增,达到5000多担,部分内销天津、湖北等地外,大部分通过省外贸和广东外贸转口贸易出口欧盟市场。十九世纪中叶,“政和工夫”红茶已进入盛期,年产量达500多吨。“政和工夫”红茶早在百余年前就开始外销,销往俄、美、英、法及中东等国。
2009年2月28日“政和工夫”又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福建省南平市第三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政和白茶”“政和工夫”两朵地理标志“姐妹花”正争芳斗艳,香飘四海。也是政和县第二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政和县10.8万茶人迎来的又一大喜事。
政和工夫茶叶,茶叶传说清同治十三年(1874),有江西茶商赵某来政和倡制红茶,以手工制茶精细颇费工夫,故而得名。政和工夫,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其后,由于政和大白茶的大量繁殖,茶商叶之翔等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采制大白茶种,改进工夫红茶品质,分工茶为白尾、上工夫、植工夫。政和工夫初制工艺程序分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精制主要分切、筛、扬、剔、拼等,最后再经复火装箱应市。其鲜叶原料主要是芽头肥壮、叶肉肥厚、满披白毫的政和大白茶,其成品茶的水浸出物、复酚类化合物等内含物都高于“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红茶,故其香气浓郁芳香,颇似紫罗兰香茶汤,滋味浓厚鲜爽,富于收敛性。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上品。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政和县茶业协会,政和工夫,茶叶知名品牌,福建红茶中具高山品种特色的条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