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振华现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36户,在岗职工12000余人,分布于贵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东莞、苏州、成都等地,总资产77.30亿元。中国振华是55家首批国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计划在国家单列,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
“十二五”期间,中国振华将充分发挥中国电子及自身的产业链、品牌、资本、渠道和军工等优势,以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基础核心芯片产业为切入点,以掌握设计、验证、测试技术为支撑点,以关键领域应用为立足点,形成高技术壁垒优势,打造中国电子信息系统行业话语权,成为支撑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硬件支撑力量。中国振华将秉承中国电子的战略定位,以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为己任,建成在军用电子元器件领域有领先优势、在整机及系统领域有比较优势、在信息安全领域有专业优势,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大型电子企业集团。
振华电容器,电子元件,继电器50年来,中国振华为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参加了集成电路、“331工程”等大会战,先后为“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南太平洋水下导弹发射、探月工程、东风系列、红旗系列、鹰击系列、北斗二号、四代机、大运、南风工程等绝大多数重点工程提供保障,填补了7项国内技术空白,创造了8项国家第一。“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振华连续被评为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先进单位,荣立“载人航天工程一、二、三等功” 各10余人次、20余人次、30余人次;作为高新元器件行业代表单位,中国振华先后参加了“神舟六号”、“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神九”庆功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初期称为“贵州省第四机械工业局”和“电子工业部贵州管理局”,之后一直沿用083基地名称。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完成了整体债转股工作,股权由贵州省国资委和华融、信达、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持有,为规范管理,贵州省国资委成立了“贵州振华电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振华国资公司),将其持有的中国振华股权全部划转至振华国资公司。1984年由在黔的25户军工电子企事业单位组建成“中国振华电子工业公司”;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1996年整体下放给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97年组建了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振华),是由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三线”建设的军工电子基地——083基地不断发展而来的。2010年2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通过增资和无偿划转股权方式获得振华国资公司51%的股份。2010年5月,振华国资公司正式更名为“贵州中电振华信息产业有限公司”。2014年8月,中国振华完成吸收合并贵州中电振华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后,中国振华注册资本为240,626.10万元,中国电子持股53.81%、贵州省国资委持股31.36%,华融、长城、东方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持股10.90%、3.67%、0.26%。
新型电子元器件主要产品有:全系列钽电解电容器、片式电阻器、片式电感器、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真空开关管、继电器、开关和连接器、动力电池及电芯等;电子材料主要有:锂离子正极材料、LED用蓝宝石晶体衬底材料和电子浆料等;整机和系统主要有:卫星通信天线、移动通信终端、单螺杆空气压缩机、中小模数齿轮及组件、高压直流不间断电源等;现代服务业主要有:房地产开发、民用建筑、物业管理、商贸零售、进出口以及金融服务等。中国振华产业形成了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整机及系统、现代服务业四大业务板块。
振华电容器,电子元件,继电器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知名的军用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致力于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集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整机及系统、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开发、应用等于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